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多数国家的响应,一些国家从本国区域发展和促进一体化角度,提出将本国的区域战略与“一带一路”融合或对接。其中,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在对接合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欧亚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区域博弈的加大,两大战略的对接及深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朋友】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笪志刚
1962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省东北亚区域研究基地副主任,黑龙江省东北亚区域经济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世界经济专业日本经济方向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黑龙江省人大第十二届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现状分析
2015年5月,中俄首脑在莫斯科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简称《“一带一盟”对接声明》) ,确定了“一带一盟”合作进入双方的国家战略视野,成为推动中俄战略合作和维持长远合作的风向标。两年来,按照两国设定的路线图与项目约定,双方从促进“五通”设想、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自贸合作、推动项目对接、落实产能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接,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落实了优选方向中的一些重大项目。首先,深化了能源领域的重大项目合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中哈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加强油气上游项目合作,开展储气库、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发动机燃料合作、推进能源领域的标准互认和合格评定等方面达成一致。其次是两大战略沿线的交通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正式签署并进入勘探和前期施工阶段,中哈高铁合作并向欧洲延伸项目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50亿美元。
二是中蒙俄三国签署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早期收获,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制度性的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也标志着中俄两大战略对接进入实质性阶段。
三是举行了以对接为主题的大型国家论坛。2016年5月25日,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为主题的“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会议暨丝绸之路国家论坛”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新加坡、欧亚开发银行等国家和机构的代表就“一带一盟”对接战略的新机遇、互补优势和路径等进行了研讨,达成诸多实质共识。
四是中俄高层互访敲定新的合作意向。2017年4月1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俄参加中俄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并会见普京总统、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等政府高层和企业界人士,中俄双方分别举行了高层会谈、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落实了73个合作重点项目。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契机
从两年来的各层面研讨和实践来看,中俄两大倡议拥有高度关联性和相关点,是次区域和跨区域合作争取互补双赢和互利共赢的有效模式。从两大倡议逐步落实的项目对接来看,在促进区域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机制、文化融合、人的连接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尤其是进入2017年以来,一些新的机遇不断出现,为两大战略的进一步融合、对接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一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召开。2017年5月14-15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位国家元首和领导人、联合国等3位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5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或副部长级高官,包括130多个国家的850名代表在内的1500多名中外嘉宾莅临论坛。论坛前夕及期间,与会各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这些成果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实现了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4年来的积极进展,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的战略诉求。通过举办论坛,实现了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更便利的联通条件,更好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的经济共同体的诠释。其中涉及中俄合作或两大战略对接的有金融、能源、环保、物流、基础设施、教育人文等领域,成为推动中俄战略互动与对接的又一个崭新平台。
二是中国国家主席7月利用参加G20访俄成功的战略契机。继2016年9月4日杭州G20峰会中俄领导人举行首脑会晤,2016年11月的利马的APEC峰会上,2017年7月3-4日中俄领导人再次实现会晤。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举行多场会谈并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授予习近平主席俄罗斯国家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此次访问深化和巩固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中俄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参加国际活动中举行双边会晤和每年至少见几次面已成为中俄领导人的惯例。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早在去年9月就已表露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访俄意向,两国外交渠道为此举行了几次媒体吹风会。毫无疑问,中国国家主席的此次访问进一步扩大了中俄“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两大战略对接,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以中俄区域合作和两大战略不断融合,促进欧亚自贸区和亚太自贸区的实现,中俄合作将再次迎来领导人高度认可、政治信赖和外交推动下的新契机。
三是中小企业合作将成为战略对接的新看点。中俄区域合作乃至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诸多经验已经证明,中小企业是深化经济合作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中俄两国中小企业优势、挖掘潜力是战略对接的可持续性和高效落地的保证。在2017年4月1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俄参加中俄双边合作机制会议期间,两国高层围绕推动中小企业合作,同意将中俄地区间投资合作纳入委员会工作范畴,研究在委员会框架下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合作分委会”。这将为双方中小企业的多元合作带来成长空间,成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合作的重要补充。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风险
虽然中俄经贸合作潜力不断显现,两大战略对接的机遇愈加显著,成果也不断落地,但也应看到,在东北亚地缘局势复杂变化、俄罗斯对“一带一路”解读还存在疑虑、战略对接还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协调机制支撑等一些合作瓶颈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背景下,伴随新机遇而产生的新风险也不断发酵,成为阻碍两大战略对接的负面因素。
一是东北亚地缘安全博弈的风险加大。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反复动荡,东北亚地缘局势及周边外交形势剧烈变化,既给双边和多边外交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也给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带来新变数。区域内围绕地缘安全、双边安保的对立现状,围绕历史问题、现实矛盾、国家取向的对抗姿态,围绕大国利益和诉求的战略博弈,使东北亚地区可能再次沦为地缘冲突的“策源地”,从而致使中俄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区域纷争,区域安全与稳定环境的恶化会对中俄两大战略对接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是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担忧依然存在。虽然俄罗斯高层高度认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俄罗斯精英阶层中至今还存在根深蒂固的疑虑甚至恐惧心理,尤其是来自学术界的质疑声音最大。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中国利益服务的“西进战略”,是中国释放过剩产能的布局,类似于欧盟旨在东扩蚕食俄罗斯的“东部伙伴计划”,俄罗斯对此需保持高度警觉。一些政治家也认为,“一带一路”密切了中国与有“俄罗斯后花园”之称的中亚国家之间的各种联系,无异于在弱化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有效性。还有一些民众担心,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大量中国人涌入俄罗斯,将给俄带来种族结构变化和社会治安等综合问题,需要从移民角度加以限制。这些不同声音的存在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酵,对中俄两大战略对接构成了社会心理、舆论民意和国民感情上的冲击。
三是战略对接过程中一些非政治非外交的瓶颈因素不断累积,成为严重制约战略对接顺利展开的桎梏。从中俄合作的实践来看,战略对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是俄方考量较多的因素,也是一些区域项目无法落地的限制因素。尤其是在远东地区中俄毗邻地区,俄方不仅对互联互通设施建设、货物验关和第三方查验进行制约,就连基本的人员往来、签证发放等软性环境也没有放开。由于一些协调机制仅限于纸面沟通,没有实质性的法律支撑,使战略对接过程中的社会、文化、风俗等风险凸显,一些甚至还是法律层面的风险。因此,从简政放权和放宽限制的角度,两大战略的对接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细节上的落实和执行等瓶颈问题,距离取得巨大成果依然任重道远。
【注】(本文经作者授权,文章刊登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年03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